9月27日,由天津市数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天津赛区研讨会”在南开大学省身楼顺利举行。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工作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佘志坤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李继成教授,天津市数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丁龙云教授出席并发言。来自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在津20余所高校的竞赛负责人与指导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南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部主任郭强辉主持。
佘志坤在致辞中指出,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作为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关联赛事,其学科含金量获得高度认可。他鼓励各高校积极动员,充分利用赛事平台争取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参赛。
丁龙云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天津赛区近年来的参赛情况。张典代表承办方宣读了提升赛事影响力的实施办法草案,并介绍了正在建设的数学竞赛综合报名系统。该系统将通过数据字典管理、在线采集、自动核验等功能提升组织效率,实现报名流程标准化与考务安排自动化。
会上,天津工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郭风军作为竞赛负责人代表系统介绍了“三阶段培训”体系,该体系通过新生选拔夯实基础、提高班强化能力、暑期夏令营集中攻坚,形成了阶梯式、全覆盖的竞赛培养机制。天津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张玉琴作为指导教师代表重点分享了以“北洋杯”校级竞赛为选拔平台,融合线下课程系统教学与线上群组在线辅导的双轨培养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
在自由发言环节,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院校代表就本校参赛规模、培训措施与面临的困难展开热烈讨论。
围绕赛事可持续发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需从三方面协同发力。一是建立高校竞赛负责人常态化沟通机制,促进组织经验与宣传资源互通;二是推动竞赛在高校层面的制度认可,增强其在学生推免、学分认定等方面的激励作用;三是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夏令营等形式提升学生参赛能力与获得感。
本次研讨会全面梳理了天津赛区在竞赛组织、培训体系建设与政策支持方面的现状与挑战,为2025年竞赛工作的开展明确了优化路径。各高校表示将加强协作,积极拓展参赛群体、完善培训资源,共同推动数学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